您好,欢迎访问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官方网站!
  • 返回列表
  • 医保制度利于扩大内需

    中国医药报 2013/10/24 10:36:41

              我国已迈入全民医保时代。全民医保具有强制性多元化筹资的再分配与支付功能,庞大的13亿参保人群,直接吸纳并筹集了巨额的医保资金,促进了民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消费,这不仅大大提高了门诊和住院床位的利用率,给医疗机构的生存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,也促使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途径与渠道稳定且多元化,同时还带动与之相关的企业商品与服务的生产和提供,从而利于医药卫生与相关产品及服务业的经济增长,利于内需的扩大。
         彰显筹资功能
         统计资料显示,三大医保制度吸纳和筹集的用于看病就医的资金,仅在2010~2011两年间就高达13203.9亿元。其中,新农合筹资3355.9亿元,城镇职工与居民医保筹资9848亿元。
         首先,职工医保基金的筹资。1997年启动的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基金收支增长的势头迅猛,2005年以来呈现直线上升之势。
         其次,居民与职工医保的筹资。2010和2011年职工与居民医保基金的筹资分别是4309亿元和5539亿元。通过国家公助、社会互助和个人自助不同主体缴纳与划拨不同数额的医保费,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调节个人收入分配、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。
         再次,新农合的筹资。2006年筹资总额为213.6亿元,人均筹资仅为52.1元;2011年已提高到2047.6亿元,人均为246.4元。
         此外,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资金投入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,各级财政性资金2004~2010年用于全国城乡医疗救助的支出,累计已达367.6亿元。
         最后,商业健康保险的筹资。据保监会统计,2002年以来商业健康保险年均增长近30%,远远超过同期国民经济和保险业的增长速度。
         三大医保、医疗救助、补充医保及商业保险等多层次医保制度筹集的巨额基金,已成为医疗卫生机构稳定的资金渠道与来源,发挥着再分配与支付的调节功能。
         发挥再分配与调节作用
         首先,城镇职工与居民医保基金的支付与调节。在2010、2011年全国城镇职工与居民基金的支出分别为3539亿元与4421亿元,两年共计7960亿元。如此庞大的巨额资金,通过医保制度的支付,购买医疗卫生服务,其中85%左右的基金流向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,另外的15%主要用于个人在药店自行购药等。这使服务与药品的消耗获得了补偿,起到了对医疗卫生事业巨大的再分配与调节作用。
         由于三大医保制度筹资水平不断提高,医疗机构也获得了持续稳定的财源。从全国看,医保基金的支付占医疗机构业务收入比重,已经从2008年的31.2%上升到2011年底的53.3%,而且还在逐年提高。
         其次,新农合基金的支付与调节。2006年新农合基金支出仅为155.8亿元,2011年已提高为1710.2亿元,这意味着对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消耗的直接补偿逐年快速增长,2011年比2006年提高了11倍,其再分配与调节的作用也十分明显。
         促进医疗消费
         一是刺激医疗需求,三大医保、医疗救助、补充医保及商业医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,基金的收入不断增加,门诊统筹和住院的政策措施与基金补偿,客观上直接刺激了医疗需求,促进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消费持续增长。
         据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,2011年,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62.7亿人次,比2010年增加4.3亿人次(增长7.4%)。
         二是看病就医的消费增长。2010~2011年,城镇职工与居民花费了高达7960亿元诊治疾病的基金。同时,2006年4.1亿参合农民,花费在看病就医上的钱共计155.8亿元;到2011年,参合农民已高达8.3亿,就医的费用也增加到1710.2亿元。
         三是对医药相关产业的推动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所筹集的巨额医保费用,不仅给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,也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大量消费,并带动与之相关的药品生产、卫生材料、器械设备等企业产品的生产,从而利于医药卫生与相关产品及服务业经济的增长。

    热点新闻

  • 中国医药包装协会2023年活动计划

    2023/01/18

  • 协同推进,共促药包材标准高质量发展 ——2023中

    2023/12/14

  • 新年献词 | 心怀热爱,勇毅前行

    2024/01/01

  • 观点 | 中美欧药学指南对比研究:原辅包审评审批的

    2024/03/29

  • 重磅!9个药包材标准草案公示!

    2024/04/02

  • 协会服务热线

    010-6226-7180

    工作日 周一至周五 9:00-17:00

    协会官方公众号